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长沙篇

        • 基地掠影
        • 历史寻迹
        • 参访导航
        关闭  X

        【基地掠影】

        李志民故居始建于清末,建筑面积140平方米,坐西朝东,砖木结构,小青瓦屋面,房屋6间,为普通民房建筑。2002年,因年久失修,由志民村筹资按原貌重建,复原呈现了李志民的卧室、书房,并陈设有生平事迹介绍、相关照片58张。

        关闭  X

        【历史寻迹】

        在李志民故居内,陈列着一本《革命熔炉》。该书是李志民撰写的革命回忆录。

        李志民曾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(简称“抗大”)学习和工作6年,历任抗大总校队长兼教员、组织科长、干部科长、组织部长、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,对抗大有着深厚的感情。他认为,抗大在抗日烽火中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知识分子,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,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尊重知识、重视人才培养的良好传统。为使后世传承抗大的宝贵经验,1982年春,李志民开始撰写抗大回忆录。自1983年10月起,这部20余万字的长篇回忆录在《中共党史资料》杂志分3个部分陆续发表。当时为了突出“抗大”校名,李志民借用了抗大副校长罗瑞卿同志讲的“抗大抗大,越抗越大”作为篇名,后广泛听取抗大校友的意见,经过反复修改补充,该书于1985年3月出版,正式命名为“革命熔炉”。

        关闭  X

        基地地址:浏阳市高坪镇志民村

        联络电话:0731-83430003

        打卡必到:李志民生平事迹展

        特色美食:老姜炖土鸡、鳜鱼、清蒸羊肉、蒸火焙鱼、泥鳅蒸蛋、醋蒸鸡、土炉炖土鸭、黑山羊、绿壳蛋鸡、柑橘

        周边热门:浏阳河九曲湾、南车湾、古风洞、天崖寨、白羊山、浏阳夏布文化展示中心

        交通提醒:从浏阳市区自驾前往李志民故居行程约 30 千米,车程约 40 分钟

        李志民(1906—1987),原名李凤瑞,又名李明阶,长沙浏阳人,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抗日战争时期,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组织部长、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、冀中军区副政委等职。解放战争时期,历任冀中军区野战纵队,晋察冀野战军第二、第三纵队政治委员,第二十兵团政治部主任,第十九兵团政治委员等职。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。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,第十、十一届中央委员、中央军委委员,在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,曾当选为第一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在工作中公道正派,光明磊落,谨慎谦虚,平易近人,团结爱护干部,密切联系群众,被誉为“政治工作者的楷模”。

        (内容来源: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、湖南省人民出版社 )